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诊断治疗规范 >> 文章正文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
阅读选项: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作者:  来源:  阅读: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乳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原位癌:癌组织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的乳腺癌。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DCLS(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导管原位癌

LCIS(lobul acarcinoma in situ) 小叶原位癌

ER(estrogen receptor)雌激素受体
PR(progestin receptor)孕激素受体

HER-2/C-erbB-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四、规范化诊治流程

 

 

 

乳腺增生

良性病变

乳腺彩超

定期随访

手术切除或随访

 

 

 

 


 

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查找癌细胞)

乳导管镜检查

不能确定

流程图: 过程: 诊断流程

乳腺体检发现异常(乳腺肿块、腺体局限性增厚等)

乳腺X线摄影

手术活检

恶性病灶

未见阳性征象

良性病灶征象

可疑或具有恶性征象象象

钙化灶

随访

手术切除或随访

手术活检(证实恶性)

有条件医院可根据BI-RADS分类处理或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

手术活检(如诊断恶性)

治疗

转有条件医院进行

治疗

 

1 乳腺癌诊断流程

流程图: 过程: 治疗流程

全乳房切除

三苯氧胺(5年)+ 定期随诊

导管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肿瘤扩大切除+放疗

浸润性癌(其中炎性乳腺癌应先行术前化疗)

根治术、改良根治术

保乳手术

切除乳房+腋窝淋巴结清扫

保留乳房+腋窝淋巴结清扫

原位癌

分叶状肿瘤

广泛切除、定期随访(不行腋窝清扫)

2乳腺癌治疗流程

 

五、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TNM分期

1  原发肿瘤(T

原发肿瘤的分期定义,不管是临床还是病理都是一样的。如果肿瘤的大小有体检得到的,可用T1T2T3来表示。如果是由其他测量方法,如乳腺X线摄片或病理学测量得到的,那么可用到T1的亚分类。肿瘤大小应精确到0.1 cm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is DCIS),导管原位癌

Tis LCIS),小叶原位癌

Tis 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

T1a   肿瘤最大直径>0.1 cm, 但≤0.5 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0.5 cm, 但≤1 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1cm, 但≤2 cm

T2  肿瘤最大径大>2cm, 但≤5 cm

T3  肿瘤最大径>5 cm

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侵及胸壁或皮肤

T4a  肿瘤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   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变),或溃疡,或不超过同侧乳腺的皮肤卫星结节

T4c  同时包括T4aT4b

T4d  炎性乳腺癌

 

2  区域淋巴结(N

临床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例如曾经切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

N2b  仅临床上发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而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病理学分期(pN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过去已切除,或未进行病理学检查)

PN0   无组织学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13个同侧腋窝可活动的转移淋巴结,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临床上未发现**

pN1mi  微小转移(>0.2 mm, 但<2.0 mm

pN1a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pN1b   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临床上未发现**

pN1c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临床上未发现**(在阳性腋窝淋巴结阳性淋巴结>3个的情况下,内乳淋巴结阳性即被归为pN3b,以反映肿瘤符合的增加)

pN2   49个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转移;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2a   49个同侧腋窝转移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转移灶>2.0 mm,

pN2b   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3    10个或更多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显示内乳淋巴结转移伴一个以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前哨淋巴结切开检测到内乳淋巴结显示微转移而临床上未显示;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N3a    10个或更多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临床显示内乳淋巴结转移伴一个以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前哨淋巴结切开检测到内乳淋巴结显示微转移而临床上未显示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注:* “临床上发现”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临床体检异常

    ** “临床上未发现”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为发现异常

 

3  远处转移 (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4  临床分期标准

0

TisN0M0

I

T1N0M0

IIA

T0N1M0

T1N1M0

T2N0M0

IIB

T2N1M0

T3N0M0

IIIA

 

 

T0N2M0 

T1N2M0

T2N2M0

T3N12M0

IIIB

T4N0M0 T4N1M0T4N2M0

IIIC

任何TN3M0

IV

任何T任何NM1

 

六、诊断

(一)乳腺查体。

进行乳腺触诊前应详细询问乳腺病史、月经婚姻史、既往乳腺癌家族史。最佳的乳腺触诊时间是月经过后的9-11天,此时乳腺比较松软,容易发现异常。受检者通常采用坐位或立位,对下垂型乳房或乳房较大者,亦可结合仰卧位。医生应遵循先视诊后触诊,先健侧后患侧的原则,触诊时应采用手指指腹侧,可双手结合,按一定顺序,不遗漏被检查部位。

大多数乳腺癌触诊时可以摸到肿块,多为单发,边缘不规则,质地较硬,常与皮肤粘连。摸到肿块的乳腺癌容易诊断,可以结合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还可活检行病理组织学诊断。有一些早期乳腺癌触诊阴性,查体时应重视乳腺局部腺体增厚变硬、乳头糜烂、乳头溢液,以及乳头轻度回缩、乳房皮肤轻度凹陷、乳晕轻度水肿、绝经后出现乳房疼痛等体征和表现,应提高警惕,结合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

二)乳腺彩超。

超声成像简便、经济,无辐射,可用于所有疑诊乳腺病变的人群,是评估35岁以下妇女、青春期、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乳腺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可同时进行腋窝超声扫描,观察是否有肿大淋巴结。

1.检查适应症

1)评估<35岁的青年妇女或妊娠、哺乳期妇女的乳腺病变。

2)囊实性肿物的鉴别诊断。

3)对乳腺X线片定性困难的乳腺病变进行协诊。

4)对X线片显示为致密型的乳腺进行协诊。

5)评估植入假体的乳腺病变。

6)评估乳腺炎性病变。

2.人员要求

检查医师应从事超声检查2年以上,并经过上级医院的专业培训。

3.技术规范

1)设备:带高频(1015MHz)实时换能器的超声扫描仪

2)扫描方法:常规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腋窝顶部至双乳下界,包括全乳及腋窝。

3)注意事项:按一定的顺序扫查全乳,勿遗漏;手法应轻柔。

(三)乳腺X线摄影。

1.检查适应症

1)乳腺筛查X线摄影:40岁及以上无症状的妇女。

2)诊断性乳腺X线摄影:乳腺肿块、硬化,异常的乳头溢液,皮肤异常,局部疼痛或肿胀;筛查发现的异常改变;良性发现的短期随诊;乳腺移植的患者;乳腺肿瘤治疗的患者;其它需要放射科医师检查或会诊的患者。

不建议对35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

2.人员要求

开展乳腺X线摄影检查,必须通过独立的技术步骤以确保获取高质量或满足诊断要求的乳腺X线影像。摄影技师及诊断医师应相对固定,并经过专业培训。要求建立一个“质量控制小组”,包括登记员、放射诊断医师、摄影技师、医学工程师。

3.技术规范

1)患者体位:常规采用立位或坐位投照。

2)投照位置:常规摄片体位包括双侧乳腺内外侧斜位(MLO)及头足位(CC)。对于常规体位显示不佳或未包全的乳腺实质,可以根据病灶位置的不同选择补充体位,必要时可进行一些特殊摄影技术,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目的是使病灶得以更好地显示。

内外侧斜位:内外侧斜位是最常用的投照体位,此投照位所暴露出的乳腺组织最多。投照时,将胶片置于乳房的外下方,X线束自乳房的内上方以45°角向外下方投射。

头足位:亦称上下位或正位。将X线胶片置于托板内,欲投照的乳房置于托板上,身体尽量前靠,X线束自上向下投射。

侧位:X线架旋转90°,将胶片置于欲投照的乳房的外侧,X线束自内向外投射。

3)乳房压迫:在乳房摄影时,必须用压迫板对乳房施加压力,使乳房厚度均匀一致后再行曝光,加压后乳腺厚度以5cm左右最佳。

4)胶片冲洗:乳腺摄影采用单面药膜X线胶片和与之相匹配的专用增感屏、专用暗盒。冲洗胶片采用乳腺专用的自动洗片机。数字摄影采用激光胶片及激光打印机。

4.乳腺X线诊断报告

可参考美国放射学会(ACR)制定并为国际广泛采用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报告内容包括5个方面:

1)临床病史;

2)乳腺类型;

3X线影像所见;

4)与既往片比较;

总体评价分为6类:

0类为影像资料不足,无法进行评价;

1类为乳腺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

2类为良性病灶,无恶性征象;

3类为良性可能性大的病灶,建议短期随访;

4类为可疑恶性的病灶,但不具备典型的恶性征象;

5类:高度提示恶性的病灶,有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恶性可能性大于95%4类和5类均应进行活检;

6类为已行活检证实为恶性;以上详细说明可见附录ABI-RADS分类)。

5.乳腺MRI检查

不作为常规推荐,有条件的医院在下列适应症明确的情况下可以开展MRI检查。

1)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对病变检出或确诊困难者;

2)腋窝淋巴结肿大评价是否存在隐性乳腺癌;

3)乳腺癌术前分期或预行保乳手术排除多中心、多灶者;

4)植入乳腺假体而超声显示不满意者;

5)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评价;

6)乳腺癌保乳手术及放疗后随诊;

7)乳腺癌遗传基因缺陷的高危人群筛查。

七、治疗

(一)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乳腺癌综合治疗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整体考虑,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治疗模式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是以前瞻性大规模随机试验为依据的。医疗实践已证实了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方向,也是乳腺癌治疗成败的关键。

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选择相应治疗方案:

小叶原位癌:三苯氧胺治疗5年,降低风险;亦可采用乳腺单纯切除术。

导管原位癌:全乳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放疗

浸润性乳腺癌:全乳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或保乳手术+放化疗

(二)外科手术。

乳腺癌切除乳房手术:国内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少数医生还在沿用Halsted传统根治术,该术式手术创伤大,未提高生存率,国外已废弃。切除乳房手术还有不清扫腋窝淋巴结的单纯乳房切除术。

乳腺癌保乳手术:严格掌握保乳手术适应症(肿瘤大小、部位、多灶多中心及年龄问题),实施保乳手术的医疗单位应具备:保乳手术切缘的组织学检查设备与技术,保证切缘阴性;保乳术后放疗的设备与技术。否则转上级医院。

1.保乳手术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1)单发病灶或局灶性微小钙化灶(活检证实为癌)。

2)肿块<3cm(对于35cm者,如能获得足够的安全切缘和较好的美容效果,也可考虑保乳手术,或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酌情)。

3)病灶位于乳晕区以外的部位。

4)中央型病灶若乳头乳晕复合体受侵,保乳时应将乳头乳晕复合体一并切除,可利用肿瘤整形技术修复;若乳头乳晕复合体未受侵,可保留乳头乳晕,但必须保证切缘阴性。

5)无胶原血管性疾病及胸壁/乳腺长期照射史。

6)年轻不作为保乳手术的禁忌,但有研究结果显示≤35岁患者有相对高的复发和再发乳腺癌的风险,在选择保乳时,应向患者充分交待可能存在的风险。

7)患者有保乳需求。

2.保乳手术的绝对禁忌症

1)既往接受过乳腺或胸壁放疗。

2)妊娠期患者。

3)乳腺钼靶显示弥散性可疑或恶性微小钙化灶。

4)病变广泛,不可能通过单一切口的局部切除就能达到切缘阴性,且不致影响美观。

5)阳性病理切缘。

3.保乳手术的相对禁忌症

1)累及皮肤的活动性结缔组织病(尤其是硬皮病和狼疮)。

2)肿瘤>5cm

3)灶性阳性切缘。

4.乳腺癌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1)皮瓣下积血:乳腺癌根治术后可出现腋窝和锁骨下积血或形成血凝块,原因有术中止血不彻底,血管结扎线松脱或电凝止血血凝块脱落,术后引流不畅等。一旦发生皮瓣下积血,可先试行粗针穿刺抽吸,若积血已形成血块导致穿刺失败,不及时处理还会继发感染。可拆除数针血肿附近的皮肤缝线,或选择血肿的最底部位切开,排除血肿与血凝块,放置负压引流。因皮瓣下积血极少数需二次手术止血。

2)皮缘坏死:切口边缘的皮肤坏死,其原因为皮肤缝合时张力过大,切口边缘皮瓣带有较厚的脂肪组织,皮瓣下积血继发感染。乳腺癌根治术分离皮瓣要求在皮肤与浅筋膜之间进行,此种皮瓣的厚度相当于全厚皮片,若皮瓣下带有脂肪组织、积血、积液、继发感染,将皮瓣与胸壁隔离,势必造成皮瓣失去营养,不能建立血液循环而发生坏死。如皮肤坏死的范围较小或仅呈线状,待分界清楚后予以剪除,保持创面清洁,待其自行愈合。如皮肤坏死面积较大,应将坏死组织切除,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可移植中厚皮片。若创面已形成慢性溃疡或采用皮片移植失败,亦可考虑在溃疡附近转移皮瓣消除溃疡创面。

3)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手术常见并发症,若未能得到及时处理时间长了还会形成包裹性积液。造成原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放置引流管位置不对,引流管堵塞,未达到持续负压引流。预防的方法为手术轻柔,止血彻底,缝合前充分吸净手术野中的所有液体,有效负压引流,亦可加压包扎。

5.放疗 

建议在具有放疗设备和技术的医院进行放疗。

1)保乳手术后的患者需进一步放疗。

2)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适应症:

肿瘤>5cm/或淋巴结转移≥4

肿瘤<5cm, 淋巴结转移1-3个者也可以考虑放疗

6.化疗

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

1)适应症

肿瘤直径>5cm; 对于患者有保乳要求的,肿瘤直径2-5cm

2)方案

AC × 4-6周期(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CAF × 4-6周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

辅助化疗及推荐方案

1)低危患者

CMF × 6 (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氟尿嘧啶)

AC × 4 (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2)有高危复发因素

AC × 6(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CAF × 6(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

3)复发转移患者

CAF × 6周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

AT×4周期(多柔比星/紫杉类)

7.辅助内分泌治疗

1)适用症:受体阳性患者。

2)药物及疗程:单用或联用他莫昔芬或/和芳香化酶抑制剂5年。

二级医院遇到诊断、治疗中的疑难问题,少见病例,严重并发症,处理有困难,可通过院方请省级或省市级以上医院的相关医生来院会诊。若二级医院在执行诊治指南过程中,因缺少相关的设备和技术而不能按指南进行,患者又具有接受该项治疗的经济实力,可通过医院之间协商,转诊至省级或省市级以上医院继续治疗。二级医院对于个别经济条件富裕,提出较高的个体化需求的患者,可转介或转诊到省市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八、乳腺癌治疗后随访

临床体检:每3月一次,共两年;每6个月一次,共3年;其后每一年一次。

乳腺超声:每6个月一次。

乳腺钼靶照相:每年一次。

胸片:每年一次。

腹部超声:每6个月一次,3年后改为每年一次。

对存在腋窝淋巴结4个以上转移等高危因素患者,行基线骨扫描检查,全身骨扫描每年一次,5年后可改为每2年一次。

血常规,血生化、在有条件做的医院也可进行乳腺癌标志物的检测,每6个月一次,3年后改为每年一次。

应用三苯氧胺的病人盆腔检查,每年一次。

 

 

 

附 录 A

乳腺X线诊断报告规范

 

美国放射学会(ACR ,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制定并为国际广泛采用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第四版(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 4th ed . Reston,Va: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003)。报告内容包括以下5方面:

●      临床病史:无症状筛查或临床症状描述

●      乳腺类型:根据腺体比例分为四型:脂肪型、少量腺体型、多量腺体型、致密型

●      X线影像所见:采用乳腺影像专业词汇对包括肿块、钙化、结构扭曲、不对称致密、特殊征象及其它所见、病灶部位等进行描述

●      与既往片比较

●      总体评价:

1)未定类别

0类:现有影像未能完成评价,需要增加其它影像检查,包括加压点片、加压放大、加拍其它体位,或行超声检查。

2)最终类别

1类:阴性,乳腺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

2类:良性发现,存在明确的良性病灶,无恶性征象。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等。

3类:良性可能大的病灶,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期望此病变在短期(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类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触诊阴性的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簇状圆形或/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归于此类。建议在此后6个月时对病灶侧乳腺进行X线摄影复查,第12个月与24个月时对双侧乳腺进行X线摄影复查,如果病灶保持稳定,则可继续随诊;若病灶有进展,应考虑活检。

4类:可疑恶性的病灶,但不具备典型的恶性征象,应考虑活检。这一类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的可能性。再继续分成4A4B4C,临床医生和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恶性可能性对病变的处理做出最后决定。

4A需要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以信赖,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将可扪及的部分边缘清晰的实性肿块、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于此类。

4B中度恶性可能。对这组病变穿刺活检结果可信度的认识,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达成共识很重要。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的可以接受,并予随访。而对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的则需要进一步切取活检予以证实。

4C: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质性肿块和新出现的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于此类。

5类:高度提示恶性的病灶,有典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恶性可能性大于95%,应进行活检。形态不规则、毛刺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或线样分布的细线状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带毛刺的肿块且伴不规则和多形性钙化均归于此类。

6类:已行活检证实为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分类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是评价活检后的影像改变,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附录B

乳腺癌病理诊断报告内容

⑴肿瘤

①组织分型

②组织分级

③相关的原位癌

④微小钙化

⑤肿瘤大小的核实

⑥浸润范围

⑦脉管浸润

⑧其他组织受累情况(如皮肤,胸壁等)

⑵切缘(无肿瘤,有原位癌,有浸润癌)

⑶其他病理所见

⑷区域淋巴结(包括前哨淋巴结,腋窝清扫及单独送检淋巴结)

①总数(10

②受累的数目

⑸远处转移

⑹其他组织/器官

⑺特殊的辅助检查结果(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R,PR,C-erbB-2等)

⑻有困难的病理提交上级医院会诊(提供原始病理报告以核对送检切片的正确减少误差,提供充分的病变切片或蜡块,以及术中所见等)

 

 

附录C

乳腺癌标本大体检查常规描述记录

 

/右侧乳腺改良根治/单纯切除/区段切除标本,大小--×--×--厘米,附梭形皮肤--×--厘米,表面所见(桔皮征/陈旧瘢痕/新鲜切口);乳头所见(内陷/糜烂/结痂);切面所见:结节/瘢痕样质硬区/肿物,单发/多灶,大小/分别大小--×---×--厘米;位于  象限;结节/肿物境界/包膜,色泽,质地软//韧,粗颗粒/细腻/鱼肉样,有无囊性变和出血/坏死 ;结节/肿瘤距乳头 厘米,距最近基底切缘 厘米;周围乳腺检查所见及必要的阴性所见。 腋窝脂肪中找到淋巴结(//十余/数十余)枚(标准≥10),直径        厘米。

附录D

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WHO 2003

A.1  上皮性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

8500/3

混合型癌

多形性癌

伴有破骨样巨细胞的癌

伴有绒癌特征的癌

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

 

8022/3

8035/3

浸润性小叶癌

8520/3

小管癌

8211/3

浸润性筛状癌

8201/3

髓样癌

8510/3

粘液癌和其他富于粘液的肿瘤

粘液癌

囊腺癌和柱状细胞粘液癌

印戒细胞癌

 

8480/3

8480/3

8490/3

神经内分泌肿瘤

实性神经内分泌癌

非典型类癌

小细胞/燕麦细胞癌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8249/3

8041/3

8013/3

浸润性乳头状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8503/3

8507/3

大汗腺癌

8401/3

化生性癌

纯上皮化生性癌

8575/3

8575/3

鳞状细胞癌

8070/3

腺癌伴梭形细胞化生

8572/3

腺鳞癌

8560/3

粘液表皮样癌

8430/3

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

8575/3

富于脂质的癌

8314/3

分泌型癌

8502/3

嗜酸细胞癌

8290/3

腺样囊性癌

8200/3

腺泡细胞癌

8550/3

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

8315/3

皮脂腺癌

8410/3

炎症型癌

8530/3

小叶性瘤变

小叶原位癌

 

8520/2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普通导管增生

平坦上皮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性导管增生

导管原位癌

 

 

 

 

8500/2

微浸润性癌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中心型乳头状瘤

外周型乳头状瘤

非典型性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癌

囊内乳头状癌

 

8503/0

8503/0

 

8503/2

8504/2

良性上皮增生

腺病及其亚型

硬化性腺病

大汗腺腺病

盲管性腺病

微腺性腺病

腺肌上皮腺病

 

 

 

 

 

 

 

放射性瘢痕/复杂性硬化性病变

 

腺瘤

管状腺瘤

泌乳腺瘤

大汗腺腺瘤

多形性腺瘤

导管腺瘤

 

8211/0

8204/0

8401/0

8940/0

8503/0

 

A.2  肌上皮病变

肌上皮增生症

 

腺肌上皮腺病

 

腺肌上皮瘤

8983/0

恶性肌上皮瘤

8982/3

 

A.3  间叶性肿瘤

血管瘤

9120/0

血管瘤病

 

血管周细胞瘤

9150/1

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肌纤维母细胞瘤

8825/0

纤维瘤病(侵袭性)

8821/1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8825/1

脂肪瘤

血管脂肪瘤

8850/0

8861/0

颗粒细胞瘤

9580/0

神经纤维瘤

9540/0

神经鞘瘤

9560/0

血管肉瘤                                               
脂肪肉瘤
                                               
横纹肌肉瘤
                                            
骨肉瘤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9120/3

8850/3

8900/3

9180/3

8890/0

8890/3

 

A.4  纤维上皮性肿瘤

纤维腺瘤

9010/0

叶状肿瘤

良性                                              

交界性

恶性                                       

9020/1

9020/0

9020/1

9020/3

导管周围间质肉瘤,低级别                                
乳腺错构瘤

9020/3

 

A.5  乳头部肿瘤

乳头腺瘤                                                                                      
汗管腺瘤
                                                                                                               
乳头Paget氏病                          

8506/0

8407/0

8540/3

 

A.6  恶性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urkitt
淋巴瘤
                                                                               
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                        滤泡性淋巴瘤                                  

9680/3

9687/3

9699/3

9690/3

 

A.7  转移性肿瘤

 

A.8  男性乳腺肿瘤

男性乳腺发育

浸润癌

原位癌   

 

 

8500/3

8500/3

 

 

 

 

 

】【关闭窗口
 :: 站内搜索 ::
 
 :: 点击排行 ::
·母亲捐肾救女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有..
·武汉律师,什么是医疗事..
·武汉律师,哪些人可以申..
·当发生输血、输液、注射..
·患者举证时需注意的问题..
·误诊的法律责任
·武汉:医疗纠纷再发惨剧..
·医疗事故预防与案例分析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联盟网站 | 管理登录